儿童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儿童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模式。3-12岁阶段的儿童正处在识读写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的语言培养应该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充分运用儿童的心理和生理发育特点进行教学,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日本著名右脑研究科学家七田真教授曾经就儿童时期的右脑图像学习进行长期研究,并总结出一系列运用图像开发右脑的方法。右脑强大的学习功能今天已经被众多研究者、教育者和学习对象所认知。
目前国内幼儿、小学的识读写方面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材料主要是以儿童左脑的认知学习方式为主,学习难度较大、趣味性低,学生主观上不喜欢。本课题将依据儿童时期的形象思维特点和右脑图像学习功能,创设新颖生动的语言学习材料和教学方法,探究图像学习方式在3-12岁阶段儿童识读写语言能力培养方面的教学应用,对促进国内儿童语言能力的提高将起到帮助作用,并为一线教学、教研人员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针对3-12岁儿童在识读写语言能力培养关键期,运用右脑图像学习方式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以及创设一系列有效的教材、教学方法与课堂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3-12岁儿童右脑图像记忆功能与特点的探究
2、运用图像方式,结合汉字的象形、表意功能创造新型识字方法的研究
3、运用韵律与图像,促进儿童学习汉语拼音的教学研究
4、运用图像与情景相结合,促进小学生阅读、写作能力提高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重点
1、右脑图像学习方式对儿童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的影响
2、右脑图像学习方式对儿童语言学习效果的影响(识字、拼音、阅读、写作)
3、图像教学的课堂模式对儿童学习语言的帮助作用
(四)预计突破
本课题实验将右脑图像法运用在儿童识读写语言能力的培养上,将创设一系列新颖的课程、教材和授课系统,探索多样化的儿童语言教学方法和课堂形式,让语言教学更生动有趣,更有成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3-12岁儿童的心理发育和学习历程是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因此幼儿阶段的课程均以形象性为特点和重点,进入小学阶段以后,逻辑抽象思维逐步发展,培养的方式和学习要点也呈现逐步的过渡。这一时期正是语言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期。
以往人们往往认为语言的学习是左脑负责的,其实语言学习需要左脑和右脑共同参与来完成。我们大脑的学习和记忆方式有二种不同的类型,一种被称作语言型记忆(左脑的记忆模式),另一种被称作图像型的记忆(右脑的记忆模式)。比起语言型记忆,图像型记忆具有容量大、速度快、记忆牢固等优势和特点,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
在大脑的生理发育过程中,3-12岁时期儿童还保留着强大的右脑潜在功能(与成年人的右脑相比)。他们的右脑远比左脑成熟,对事物的吸收速度快,记忆效果好,并且不太需要理解和分析。这一时期对事物的认知方式是从整体到局部的,既使没有学会1,也可以学习2。而成人的认知方式是从局部到整体的,要掌握一项新知识需要先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儿童与成人在解构和重建知识时运用的是完全不同的二种方式。
语言学习如果运用前一种的从整体到局部的方式,将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这就是所谓的婴儿的母语学习方式,当母亲(成人)教孩子语言的时候,从来不会按语言专家的教学模式分析语言的结构给孩子,而是不管理解与否,不断地给孩子重复输入完整的句子,当孩子的右脑吸收进足够多的句子之后,右脑的内部语言分析机制会自动工作,从而理解世界上最难掌握的各种千奇百怪的方言。而成人式学习语言的效果如何呢?我们小学三年级以后或初中开始学习第二语言,就困难诸多。因为我们的右脑功能开始衰退,左脑发育起来了,并习惯了运用左脑学习。但只靠左脑学习语言是有困难的。
所以我们应当在3-12岁时期,利用儿童右脑还发达的时期,运用适合右脑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识读写等语言能力,这样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右脑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图像学习的优势,包含图像记忆、图像思维和图像创造能力的优势。
本实验试图创设一些列图像化的语言学习教材(课程)与教学方式,来改变传统的识读写课堂模式,并评价这些方法对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成效。
本课题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多种研究手段,以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观察法和调查研究、对比总结和案例研究等为主要方法,鼓励和倡导运用行动研究法。因为行动研究法是以教育教学理论为研究背景,以教育实践为主题的研究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使研究的问题和表述深入浅出,从而真正催化和敦促研究者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
第一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1月——确定课题,建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实施学校
1、向总课题组申报课题,并获得评审通过
2、建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实施学校(目前国内各地约有150多家忆像教育培训学校),召开课题启动会议
第二阶段:2016年1月-3月——实验准备
1、进一步优化杭州忆像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儿童忆像识字》、《忆像韵律拼音》、《忆像阅读》、《忆像作文》等教材和课程
2、创建系列课程的多媒体交互学习授课系统,优化教学手段
3、对课题实施学校的参研教师开展培训,学习关于儿童心理学和右脑图像功能等理论基础和教学技巧。
第三阶段:2016年3月-2018年2月——实验探究
1、每年按春季、暑期、秋季开设教学实验班,在忆像教育的国内教学点开展相关课程教学实验。
2、运用多媒体交互授课系统,探究多种类型的课堂模式,定期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总结教学经验,互相学习和提高。
3、定期测评学生学习效果。记录学生入学前的语言能力和学习成绩,建立档案,每学期跟踪测评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
4、2017年3月召开实验中期阶段总结会。
第四阶段:2018年3月-2018年6月——分析总结,汇集资料,申请结题
1、参研教师总结、撰写相关论文,提交材料
2、撰写本课题实验总结,优秀论文、著作送总课题组专家评审
3、召开结题会议
1、著作:儿童忆像学习系列教材《儿童忆像识字》《忆像韵律拼音》《忆像阅读》《忆像小神通作文》等
2、课题实验论文,如《儿童右脑图像学习能力探究与教学方法尝试》《声、像、文结合的交互授课系统对语言学习课堂模式的改变》《图像与情景——小学生阅读作文能力提升的利器》《汉语象形与图像再创造——一种新颖的儿童忆像识字法》《韵律与图像的运用,快速突破方言区儿童掌握汉语拼音》
3、实验总结报告